10个细节帮你理解,日本怎么能拿那么多诺贝尔奖?
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昨天揭晓,日本科学家赤崎勇、天野浩、中村修二(日裔美籍)获奖。至此,日本的诺奖获得者已有22人,雄踞亚洲第一。
日本人对诺贝尔奖的执念一直很深。2001年4月,日本开始实施第二个“科技基本计划”,诺贝尔奖也被纳入其中。具体目标是在50年内争取30人获得诺奖。现在差不多1/4的时间过去了,目标的近1/3已经完成。
日本俨然已经成为亚洲队争夺诺奖的唯一主力选手。为什么日本能拿那么多诺贝尔奖?原因很复杂,不是一两百句话说得清的。
不过,从一些很小的细节中,我们也许可以看出日本人在诺贝尔奖上成绩还不错的一部分原因。
1、日元上的头像里,万元钞票是福泽渝吉,思想家;五千元钞票是樋口一叶,作家;千元钞票是野口英世,生物学家。还有1984版和1993版的千元钞票,头像是夏目漱石,作家。
1000日元的钞票,大概能买一盒普通点心,或者一盒便当。
2、日本一直是重视教育的国家。在幕府末期,日本识字率已经达到男子45%,女子15%,跟当时的西方先进国家处于同一水平,远超中国。
日本识字率在鸦片战争之前就远超中国,这一点很多人想不到
3、
1981年,日本政府提出“科学技术立国”,力争将引进技术为主的“收割型”战略,转变为充实基础科学技术研究为主的“播种型”战略,到21世纪初年,日
本开始高频率地收获诺贝尔奖。而科学界有观点认为,一个诺奖级成果,需要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有20年以上的充分发展。
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……